首页

北京女王专区

时间:2025-05-29 19:45:51 作者: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浏览量:82814

  行神州“播”天下 优质主播中国行丨创新传承方式 让非遗“活”在当下

  央广网新余5月28日消息(记者 刘培俊)当传统非遗“撞见”现代生活,会擦出怎样的火花?新余花鼓戏、洞村竹编、昌坊剪纸……5月27日,“行神州‘播’天下——优质主播中国行”活动走进江西省新余市,来自全国各地的优质主播用镜头记录新余之美,带领网友“云游”新余,探访这些当地代表性非遗项目,见证其匠心传承与创新活力。

  “狂风掀起信江浪,雷雨交加野茫茫……”当天上午,在松山小学,新余花鼓戏《风雷渡》正在上演,演员们以精湛的唱功、细腻的表演和富有乡土气息的舞台设计,演绎了一段跌宕起伏的民间故事,引得现场掌声迭起。

  “花鼓戏来源于‘赣中花鼓’,原名‘花鼓灯’,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2012年,新余花鼓戏列入江西省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新余花鼓戏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章志刚告诉记者。

  除新余花鼓戏外,昌坊剪纸、洞村竹编、分宜药香也走进学校,让大家得以近距离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中医药非遗传承人带领学生辨识艾草、薄荷等药材,研磨、配伍、搓香,教室弥漫草木清香。一堂课下来,孩子们不仅制成提神药丸,更理解了“香道养心”的文化内涵。

  非遗来源于民间,成长于群众。“我们每个学期都会举行非遗进校园活动,目前非遗已经进入当地学校课程设计体系。这也是希望种下非遗的种子,让大家更好地爱上、传播、传承非遗。”新余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中心钱胡艳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传承主体的“活态化”文化形态。非遗传承人也顺应时代发展,开启新的征程。江西省新余市市级非遗项目洞村竹编第五代传人李年根便是其中之一。

  做了一辈子竹编的他选择直播互动、拍摄视频等方式,让竹编手艺搭上互联网的快车。“竹编制品月均销售额超万元。”李年根说,竹编生意的红火,还带动了周边手艺人共同致富。

  近日,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一幅近九米长的夏布绣《长江万里图》惊艳亮相,吸引了众多目光。这幅巨制由国家级非遗夏布绣代表性传承人张小红及儿媳吴婉菁带领创作团队耗时13个月完成。十几种针法和三十多种颜色的丝线在作品中交错,用独特的刺绣语言展现了祖国的壮阔山河。

  夏布绣俗称“麻布刺绣”,在江西民间流传久远。在素有“中国夏布之乡”之称的江西新余,当地百姓就地取材,将夏布绣广泛用于生活用品之中。

  “传承不是复制,而是让老手艺长出新枝芽。”接过婆婆的“接力棒”,吴婉菁考虑更多的还是如何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中找到平衡点,如何借助年轻一代的创新思维赋予夏布绣新活力,提升非遗技艺的自身造血能力,为夏布绣生活化艺术表达开辟一条走得通、走得好的路。

  在这样的思路下,吴婉菁大胆创新,利用现代设计巧妙跨界融合,开发出了箱包、首饰、灯艺、茶空间、文房等上百种夏布绣文创作品,让夏布绣这一传统工艺逐步融入大众生活中。在她的推动下,夏布绣这门老技艺“潮”了起来。

  如今,非遗在多元化的传播环境中掌握更多的“话语权”,焕发新时代的光彩与魅力。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江苏空气质量“日记”:“黄泥天”消失 “水晶蓝”变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所副所长 常纪文:我们应对气候变化,推行绿色低碳发展,是我们自己要做的,不是别人逼迫我们做的。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同时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言必信,行必果。我们提出自己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来,一直严格遵守,把全世界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和自己的绿色低碳发展有机统筹在一起,共同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

多地中小学课间休息时间延长至一刻钟,创设“阳光课间”

腾讯云副总裁吴运声指出,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百花齐放”,产业落地已过“尝鲜期”,产业落地实效成为大模型价值的重要评估维度。

第十八届全国辣椒产业大会在“中国辣都”河北望都开幕

钟丕津,现年52岁,肢体一级残疾,是玉州区城北街道潘岭村里的特困户,平常主要一个人在家,靠兄弟帮忙照顾。在改造前,他家门口有台阶,这使得他长期无法自主出门,只能在室内坐轮椅活动。

700年北京中轴线在当代焕新

何志会表示,七八年前,确实曾有一段时间酒店内被安装隐藏摄像头的比较多,后来随着有关部门打击力度的加大和法律法规的完善,这种情况在近些年已大幅度减少。

赵乐际分别会见印度尼西亚总统普拉博沃、意大利总统马塔雷拉

铁路职工的工作地点多线路长,流动性大。一旦生病,职工们为便于家人照顾及陪护,多选择回居住地住院治疗。而在工作地备过案后,在居住地就医便会少报销15%。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